查看原文
其他

消费升级 or 消费降级,是真趋势还是伪概念?|iziRetail逸芮

逸芮第167期 iziRetail逸芮 2021-01-12

我们有“iziRetail逸芮”、“iziRetail热点”两个公众号,内容有差异,欢迎长按文末二维码关注。本文原创,如需转载,敬请联络。


前两年,行业内普遍都讲“消费升级”。从去年底到今年初,“消费降级”成为一个热门概念,近来又出现了一个新说法,即中国市场开始“消费分级”。这当中到底是市场趋势,还是概念炒做?对商业人而言是否有参考性呢?


“消费升级”、“消费降级”,以及新出来的“消费分级”这类概念近来一直在互相争辩,消费与零售商业行业息息相关,引起了很多业内朋友的关注和讨论。


在查阅了经济、统计资料,回顾了iziRetail对零售商业数据积累,与业内朋友们进行了探讨之后,我们来谈谈自己的看法。


翻书本,找源头



“消费升级”、“消费降级”、“消费分级”这三个词中,我们只查到“消费升级”是有明确定义的,后两者更多是相关人士从前者基础上延伸出来的。


消费升级,一般指消费结构的升级,是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,它直接反映了消费水平和发展趋势。


看起来是一个很学术、枯燥的定义。


那什么是“消费结构”呢?也有明确解释,即:各类消费支出在总费用支出中所占的比重。


一般来说,发达国家消费结构特征是: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在家庭总费用支出中所占比重很小,而服装、交通、娱乐、卫生保健、旅游、教育等的支出在家庭总费用支出中占很大比重。


消费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的统一,“质”更多体现的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舒适和便利程度,以及人们在心理上、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和乐趣。“量”则指消费对象的实物量和价值量的统一。



看到这里,就比较清楚了。


所谓“消费升级”并非只是简单的消费金额的变化。从基本生活消费,到与审美、精神需求相关的消费的转变,也是判断消费是否升级的重要标准。


从中还透露出,消费中“服务”也是重要的一环,因为它直接影响到“人们在心理上、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”。


此外,总的消费量也重要衡量标准之一,下面我们看三组宏观经济数据:


1/ 恩格尔系数


从2014年的31%下降到2018年前三季度的28.5%,说明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在逐年下降,这是一个消费结构升级的表现。



2/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


细分到各月份,有波动但就今年和去年同期相比,整体都略有增长,只是增速不及前几年强劲。


注:为消除春节日期不固定因素带来的影响,按照国家统计制度,历年1-2月数据一起调查和发布


不过,社零总额主要涵盖商品、餐饮、住宿的消费,教育、文化娱乐、医疗等服务领域方面的消费并未涵盖在内。


所以,我们需要看第3组数据“居民人均消费分类支出”,包括了:交通通信、教育文化娱乐、医疗保健等类别的消费支出。


3/ 居民人均消费分类支出


从最近4年的数据来看,各季度之间有明显波动(受到节庆、换季等的影响),但各主要项目都呈上涨趋势,包括交通通信、教育文化娱乐、医疗保健这些服务类消费也在增长。


不过,上述服务类消费增速看起来与食品烟酒、衣着等商品类消费的差异不大,并不能体现出国内在服务类消费上的支出占比有提升。



总结一下:从上面3组数据,我们可以看到,整体消费的量是在增长的、消费结构有优化,可以反应出一定程度上的消费升级。


但消费结构的“质”是否有提升、消费结构中教育、娱乐、旅游等精神层面的消费占比是否有提升,并不能从宏观经济数据中精确反映出来。




片面个案推导结论,缺乏数据支持


其实大家都清楚,对于零售商业行业(或者任何其他行业)来说,这些宏观数据只是一个大方向,精确性肯定不够。然而,我们零售行业的现状是:缺乏系统性数据。


所以,我们看到网络上的各种关于的“消费升级”、“消费降级”、“消费分级”的研究,大多是通过个案分析,罗列几家企业、几组相关或不相关的数据来证明自己主张的。


比如,讲“消费升级”,会举例,30多元一杯的奶茶、人均50元的高端麻辣烫受到消费者追捧。


讲“消费降级”,最有名的案例就是涪陵榨菜、康师傅方便面、牛栏山二锅头2018年上半年企业营收同比都有增长。并由此来判断消费降级,大家开始紧衣缩食了。


而驳斥此观点的文章,则指出他们的销售额增长得益于提价,从而证明消费者对于价格敏感度降低,反而成了消费升级的佐证。


对此,我们认为通过罗列个案推导整体结论的研究方法并不严谨。存在两方面问题:首先,在任何行业,都有做得好、做得差的企业,单拿其中一两家做分析,并不能代表行业水平。其次,中国市场是多层、多样的,既使低价市场提升也有市场整体提升和由高转低之分。


“消费分级”,会把不同领域、不同区域的几组数据罗列对比,形成对比冲击。其实,细分消费市场存在差异本就是一个商业常识。 


当然,从商场业态品类越来越多、服装风格越来越多,我们可以看到市场需求和供应都趋于多样化,未来市场的细分领域会越来越多、越深。




要得出科学的结论需要有相对全面的数据。比如,我们iziRetail专注在中高端商业市场,我们每年统计全国接近200家优质商场的销售额及其变化。


通过2015-2017年,这3年的统计,我们发现平均单项目的销售额整体都呈上涨趋势。所以,从中高端商场消费来看,趋势是上扬的。(当然,它针对中高端商业,并不能代表全国整体商场水平)



再从商场个体角度分析,我们会发现,同比销售额上涨的商场,从2015年开始,逐年在增多,其占比从39%上涨到了81%,这也是一个向好的现象。



同时,我们也从品牌的角度进行观察。今年8月份,我们统计了国内外超过100个品牌的2018年上半年销售业绩。


了解详情点击


从奢侈品到化妆品、运动户外,国内女装、国内男装整体都呈上涨态势,只有国内鞋履企业多为下降。


所以,以我们擅长的一二线城市、中高端市场来看,可以称为消费升级。但放眼全国来看,整体国人消费变化如何,不敢妄下结论。


若想获得更宽泛档次的消费变化,我们能做得是集成更多的数据、进行更细致的分析,用数据武装起古老的零售行业。而不是用片面个案去纠结到底“升级”还是“降级”。


当然,还有一个丰富度的问题,由于服务等精神类的消费占比增长也被视为消费升级的表现之一。那么,从时下购物中心的体验业态越来越多样化这一现象,也可以侧面说明消费呈升级趋势。




突破自我环境限制,认知更全面



关于消费升级、降级的话题,业内朋友们各有自己的看法,有人认为“又在炒概念”、“消费分级是伪概念”。 


有人认为“近期阶段性消费频次降低”、有人认为“消费肯定是升级的,降级只是我的国好像不那么厉害了之后,年轻人的调侃”。也有人认为“没有所谓的升级、降级,原来有钱的照常,没钱的也照常”。



为何大家的看法差异很大呢?除了各人理念不同之外,更与其所处的生活、工作背景相关。每个人接触到的市场都是有限的,全以自己生活体验去判断中国这么大且复杂的市场,难免会有偏差。


这一点我们作为媒体深有体会,同一时期,我们接触的不同商场,既便都是同一档次的商场,有些业主信心满满,认为市场一片大好;也有些业主认为市场举步维艰,生意很难做。可能有时并非市场好或差,主要是自己是否做对了。


从这方面来讲,对于自身数据的分析利用、对于行业整体市场、区域细分市场的数据,以及创新动态的关注就更加不可忽视,它能令我们有更全面的视野,更理性的判断。




与其纠结概念,不如专注自身和顾客


说到底,实体零售行业因为涉及广、参与方复杂等诸多原因,一直缺乏细致且权威的数据指导。


各经济概念层出不穷,大家在迷雾中纠结消费到底是升级还是降级,对项目/品牌自身并没有太大帮助。


市场风向如果真如“专家”所说的两三年就有新变化,那么立志做一个有品牌的企业,也是无法随风转向的,那会失去自己的定位。


中国市场足够大,消费群有丰富的分层,无论定位高端、中端还是低端都能找到足够多的客群。关键还是做自己擅长的领域、服务好自己的客户。


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


其实,长远来看,随着生产力的发展,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,消费者未来会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越来越看重,也会趋于个性化。


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、吸引服务好他们,可能是摆在大家面前,更现实的课题。








往期文章:



欢迎扫码关注我们另一个公众号:iziRetail热点

及时获得更多零售商业动态


欢迎扫描二维码添加iziRetail为微信好友

与我们进行更多互动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